对呼吸与冥想的一点体会

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,瑜伽的第一次流行应该是当时特别走红的蕙兰瑜伽,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以及温柔的口令,瑜伽的入门体式通过电视媒体传入千家万户。查了一下蕙兰瑜伽首播时间是1985年,想必我接触到的时候应该是赶上了互联网兴起那一波,也是学生时代有一搭没一搭的把它当做拉伸课在上,练习的心情可以类比后疫情时代流行起来的八段锦——特定时间全民健身的某种潮流。现在虽记不太清当时跟着视频做了些什么体式,但是口令里对于呼吸节奏的强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以至于在初学瑜伽的时候,把呼吸作为瑜伽的最深造诣在修炼,而初学时总是不能把口令与呼吸很好的结合,虽然老师会特别强调呼吸与动作的节奏,我时常有一种心有余力不足之感。

在学习了TTC时,激活了初中时期的生物知识,“回炉”了呼吸对于人体系统的重要意义,也了解到调息(PRANAYAMA)是瑜伽八支的一支,是瑜伽修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这里讲到的调息与平常每天在进行的呼吸又有不同,属于瑜伽的调息有分好几种特殊的类型,不同的类型带给人的感受及练习之后的效果也不尽相同。调息摆在了体式(ASANA)之后来介绍,想必是一个比体式更难进入的练习。诚然,一个人要把自己的觉知加到呼吸里,比觉知在动作上更加需要自主意识,因为我们太习惯也太离不开呼吸,以至于忽略了它的存在。正因如此,我们也更难把这种有意识的呼吸方式再一次的弱化为一种习惯,并且要在体式练习中将二者结合在一起。在练习过程中,我会额外注意呼吸节奏,前提是当我的身体暂时不需要大脑工作的时候,也正是体式相对熟悉了之后,至今尚不敢说能够完全将体式和呼吸“合一”。

讲了呼吸与体式,再讲一讲呼吸与冥想。用过Apple Watch的人都知道有一款App叫Mindfulness,App会通过动态图像引导人有节奏有意识的放慢呼吸,来达到让自己身体和大脑暂时休息的功效,可见呼吸对于一个人心绪的重要性。冥想(MEDITATION),作为一种“高阶”修为,不等同于冥想练习。通过冥想练习进入到冥想的状态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,通过呼吸,配合着老师的引导,逐渐往深层走,直到进入真正的冥想状态。在我看来冥想是一种禅定(DHYANA)和三摩地(SAMADHI),在高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,要清空内心清空大脑何其困难,但只有如此之后才能进入冥想状态。即使在入睡前仍能感觉自己的大脑时而在“跑马灯”状态的我,似乎只有一次进入到了短暂的几分钟冥想里的禅定,完成后有一种轻松、满足和愉悦。即使是无法完全进入到冥想状态,如果在正确的引导下进行适度的呼吸和冥想练习,对于舒缓疲劳也是有极大益处,感觉是一个脑部massage。